猜猜我是谁?
李妍
“猜猜我是谁”是大二班正在进行中的一个主题活动。教师收集了一些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,让大家猜一猜、认一认,认出后与名片夹配对。
今天,我把参与过“猜猜我是谁”游戏的幼儿聚集在一起,开个小会,即组织一场小组讲评。从讲评中发现,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,真可谓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请看下面的师生对话。
师: 你们最近正在玩“猜猜我是谁”的游戏,喜欢这个游戏吗?为什么?
扬扬:因为小时候的照片很好玩。
卿卿:小时候都是胖胖的,很有趣的!
颖颖:从这些照片上就可以知道他们小时候是怎样的。
(分析:生活情境再现,引起幼儿情感和兴趣的共鸣)
师:那么这些照片你们都认出是谁了么?认出了几个?
元元:20个。
君君:13个。
扬扬:全都认出来了。
师: 哇!真的吗?那我现在就来考考你们,大家一起来做抢答题。这是谁? (教师逐一出示照片)
(分析:利用抢答游戏激发幼儿兴趣,使气氛更活跃。教师也从中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。)
师:那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照片是谁的呢?
扬扬:我是拿着照片一个个去问的。
君君:我是猜的。
颖颖:元元是我的好朋友,我看过她小时候的照片,所以就认出来了。
师:这是卿卿小时候的照片,我们一起来比比看,小时候和现在有哪些地方是很像的?
幼:眼睛大的、亮亮的很像。
师:再找找看还有谁和小时候很像的?哪些地方很像的?
(将几人的照片同时放在桌子上,大家一起看)
卿卿:元元笑起来的时候很像的,脸上还有个小洞洞。
师:这是小酒窝。
元元:老师,这两张都是颖颖小时候吗?
师:你从哪里看出来?
元元:因为这两张照片上的小毛头的眼睛长得和颖颖很像。
师:那你们再看看这两张照片里的颖颖哪张更小呢?
扬扬:那张头发短的更小,因为小毛头的头发都很短的。
师:说得真好!小时候的头发短短的、少少的。渐渐地人长大了,头发也长长了,还越长越好看呢!
这张照片你们又是怎么认出来的?
(老师指着另一张照片问)
扬扬:照片上有个王字,我们班只有丰丰姓王。
师:你们真聪明!
师小结:现在我们知道了,其实每个人长大后和小时候总是有些相像的,尤其是眼睛、嘴巴、还有笑的样子。只要仔细看,一定能找到。
师:那么你们有没有认不出的照片?
幼:有的。
师:那怎么办啊?
卿卿: 把认识的照片先挂好,不认识的再去问。
师:什么时候问比较合适呢?
幼:自由活动、区角活动的时候。
师:除了问小朋友,还能问谁?
幼:老师、阿姨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。
师:你们的办法真多,现在我来扮演爸爸妈妈,你们怎么问我呢?
颖颖:请问,这是您的孩子么?
师:不是的,这不是我的孩子。
卿卿:那么这些照片中哪个是您的孩子呢?
师:这张照片是我的孩子,是声声。还可以问谁啊?
扬扬:问我呀,这些照片我都认识的。
(教师的提问引起幼儿讨论,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,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验,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)
师:我这里还有一些照片,这些人不是我们班的小朋友,但和我们有关系,是我们的好朋友。请你们再猜猜他们是谁?下次我们再讨论。
在游戏过程中,教师关注到孩子由于感受不同、经验各异,因此思维角度有所不同,讨论的问题可能更具个性化,为此,教师选择了小组讲评的方式。小组讲评人数少,幼儿可以畅所欲言,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。讨论的气氛比较热烈、融洽,讨论的问题更深入细致。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注意从孩子兴趣出发,选择生活经验的何题,引发孩子的积极共鸣。孩子间的充分交流,既能吸纳别人的经验,又扩展自已的思维方式,既获得了经验的共享,同时情感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体验。小组讲评实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讲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