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声音
翟菁
探索型主题活动“声音”正在班级中开展得红红火火。根据孩子对声音兴趣点的不同研究,老师建议孩子们组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组。陶陶是一个颇有主见且思维活跃的男孩,但却常常因为大大咧咧而做事无计划。而清清则相反,仔细内敛,但往往过于胆小谨慎。这样两位个性截然不同的孩子都对“幼儿园里的声音”产生了兴趣,他们俩组合成一个研究小组,同在一起活动,会出现什么状况呢?会给教师带来意外收获吗?
这天,陶陶和清清拿着记录板去找“幼儿园里的声音”。陶陶冲锋在前,清清尾随在后。陶陶一边走一边找,很快发现了自己走楼梯的“咚咚咚”声,发现了洗衣机的“轰隆隆”声,发现了电脑主机发出的“嗡嗡嗡”声,发现了老师用订书机的“喀嚓”声·······清清则跟在后面,忙着记录陶陶的发现,同时也竖起小耳朵找声音。当清清看到阿姨正在洗拖把,拖把在水桶中一上一下发出了“哗啦啦”的声音时,她连忙告诉陶陶,请陶陶记录下来,此时清清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情。他俩继续寻找声音,一路来到了厨房,经过特许,他俩走进了厨房。厨房间的声音可真多,陶陶和清清一起发现了自来水的声音、切菜的声音、脱排油烟机的声音、绞拌机的声音······突然,细心的清清发现阿姨正在煎蛋,油锅里不时地发出声音,声音有响有轻,有时发出“嘶嘶”声,有时发出“噼啪”声,她连忙拉着陶陶一起倾听,“怎么回事呢?”陶陶听了好一会儿都没弄明白,便大声地问阿姨“为什么油锅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?”阿姨笑着告诉他俩:“通常在煎蛋时发出的是“嘶嘶”声,面当阿姨不小心将手上的水珠溅落在油锅中,油锅便发出了“噼噼啪啪”的声音。”他俩连忙将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记了下来,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厨房。
两个个性截然不同的孩子,为了共同的研究兴趣组合在一起。在活动中,个性大方的陶陶主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,在互动过程中发现了幼儿园里的许多声音,提升了自己的经验,并得到情感的满足。而个性胆小的清清在陶陶的带动影响下,也积极参与到寻找声音的活动中,并且在寻找过程中发挥了细心的特长,弥补了陶陶的不足,休现了自我价值。在感受成功、休验快乐的同时,自信心获得了提高。试想:如果两个孩子各自为政,就不可能在探索中获得成功,因此。个性互补可能为某些活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。
以个性特点为依据的组合比较适合于同伴间的小组活动。在共同合作的活动中,个性不一孩子的特质往往会形成优势互补,其价值不仅使孩子在合作互补的过程中顺利地达成一项目标,同时更对孩子的个性产生非常有意义的影响,孩子们的良好个性在组合群体中得以充分的发扬,而其不足的一面也会在与同伴的协作过程中得以弥补,从而提升了组合的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