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
教学现状
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,幼儿教育的方式仍采取一种传统的“注入式”教学方式。普遍的存在“老师教几遍,小朋友跟读几遍,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”的现象,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,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,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,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。
在教学内容上,也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。按照《纲要》的要求,幼儿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,不得像小学那样形式化,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,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,即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,很多教师甚至不知道游戏化教学的真正含义。
何为游戏?
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,由于对游戏的理解不同,看问题的角度各异,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。
我国学者丁海东编著的《学前游戏论》中这样写到: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,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,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、自主自由的活动。
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,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。
游戏化教学
如何开展?
一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
引入完整的游戏
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既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内容,又是活动的途径。
通过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,可以有两种策略,一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,二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,教师主要利用为各知识点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,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。
二、利用游戏元素
使教学活动游戏化
我问3岁的女儿:“你是用什么做的?”她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,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,然后反过来,研究了好一阵儿,然后高兴地告诉我:“皮肤!”
——杰西·谢尔《全景探秘游戏设计艺术》
举个例子,为了盖房子,我们需要了解三个层面的元素:小规模的组件——如锤子、钉子等;一些中级的概念——如框架、管道等;还有高级的抽象概念——如浴室框架、美学等,这些都是房屋建筑中必须的元素,这些元素的总和,以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构成了房子本身。
那游戏也是一样,游戏化中有动力元素、机制元素、组件元素,把所有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,才是游戏化设计的中心任务,让这些元素各司其职,游戏才会更加引人入胜。
就像幼儿园教学中常使用游戏性的语言、假想的游戏方式、比赛等方式来组织活动。
三、运用生成策略
将创造性游戏有机的融入教学
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,主动地、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。
但在实际幼儿活动中,创造性游戏的时间常被教师以其他语言、音乐、体育等活动所替代,因此通过将创造性游戏融入教学,使游戏化教学多了一种途径。
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,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,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,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。
生活、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,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。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,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、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,更好地体现了“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”的思想,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、游戏化的进程。
WOOPA
生活是教育的源泉,游戏是快乐的学习。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,让教育回归生活,把游戏还给孩子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、游戏化。
在游戏中获得教育,用心去分享快乐。
呜帕专注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开发,首创国内哭哭做棋,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多年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经验。